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大手小手,在地紮根】地質講堂:郊遊看地質─宜蘭地區地質景觀與地質旅遊 回顧
發佈日期 : 2019-05-20
地質講堂:郊遊看地質─宜蘭地區地質景觀與地質旅遊   主講者:李柏村 技士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區域地質組
宜蘭地區具有三面背山、一面向海特殊地形,孕育獨特文化與人情味,呈現以三生共構的世外桃源。其獨特的地形與地質演化息息相關,也因此創造出獨特的地質景觀。您知道宜蘭八景當中有近半與地質相關嗎?您知道宜蘭有火山嗎?本次的地質講堂,將帶您進入宜蘭地區的地質演化歷史,瞭解宜蘭地區的地質特性以及地景當中所蘊含的地質故事,並介紹從以往到近代的地質相關產業發展。
 
GeoMemo心得
土木工程學系/林佳柔
這次聽了有關地質的演講,讓我知道了全台灣可分為七大地質分區,宜蘭地區橫跨雪山山脈及中央(脊樑)山脈,而宜蘭平原可能為臺灣東北方沖繩海槽之擴張,向西延伸進入陸地而形成。區域構造線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分布,位於縣境南部中央山脈之構造線則轉為偏東西方向延伸。主要斷層包括石槽斷層,為由西向東自新北市延伸進入頭城一帶之逆斷層;牛鬥斷層大致與蘭陽溪平行,由位態、岩層厚度及化石資料均顯示兩側岩層確有所差異,不過還有待釐清,這次演講是有很多經驗的人員演講,內容也是非常有深度,了解宜蘭各區地質,非常有趣。
 
土木工程學系/陳潮鋒
觀看這次的演講後,我對工程地質有了更多新的想法。台上的講者讓我了解到專業要如何跟上現時的趨勢,將其實際應用在工作上,形成複雜的產業鏈。同時,我也了解到一些與旅遊產業相關的資訊,對之後的生涯規劃有了更明確的想法。現在擁有兩個或以上的專業領域能力且能把其整合並應用在解決問題上的人是比較具有競爭力的。因為實務上所遇到的問題都是複雜,基本上不存在只需要用到單一專業就能解決的問題,所以現在企業所需求的人才通常是具有跨領域能力的人,因此我希望自己的發展方向也是相對多元的。
 
土木工程學系/蕭承宇
大自然的景觀無奇不有,在小小的台灣已經有許許多多美麗的自然景觀,更何況是這廣闊的世界;從古代的山水畫到現代的相機,如何將這些小則如砂石大則如高山的景象印入他人的眼簾卻是一大學問,如何讓未能親眼看見的人感受其中的美便為拍攝者最困難的挑戰;聽完演講後深深的體會到拍攝的重要性,同樣的事物拍攝者不同,呈現出的內涵也會不同,如何運用光線、陰影、角度、距離等是我最該學習的,從前我只會拿起相機胡亂拍攝,但現在我要學習如何有技術性的將我對景物的感受呈現給其他人。
 
土木工程學系/丁品齊
地質景觀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觀光資源,台灣雖然很小但因為位置和板塊的關係有許多獨特的地質景觀,經過了這次演講我深深體會到保存地質景觀的重要性,許多的地質景觀行程都是經歷上千或上萬年形成一但遭受破壞將難以回復對自然或觀光價值將會是重大的損失,當然有些景觀也會因為隨著時間變化而消失,比如這次講到的野柳女王頭,人不一定能勝天,即使在經過加強的防護扔然檔不住可能斷頭的命運,退而求其次找尋接替者也許是更好的方式,相信在強大的宣傳及行銷之下能找到下一個替代女王頭的蕈狀岩,從這裡我也體會到地質旅遊除了保護外,適當行銷也是發展的方向之一,這次演講讓我了解許多有關旅遊和地質方面的相關知識獲益良多。
 

土木工程學系/蕭晨峰

這次工程地質的演講講解有關地質景觀,看見世界自然創造出那麼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色,看見各種大自然創造的鬼斧神工,令我非常的好奇,也更驅使我對於地質工程有一步的興趣,想一探究竟的知道大自然是如何形成這些地質景觀,這是一次非常棒的演講體驗,感謝那些把地質景觀紀錄拍攝以及演講的這些人,讓我們視野開闊,不在侷限在自己所看到的狹小視野,也讓原本枯躁的課程增添一點興趣,也讓我發現原來我學得東西竟然是生活中所能看到的一些東西,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到處旅行去看看這些大自然所創造的地質景觀。

 

土木工程學系/林育群

這次地質景觀的演講讓我看見世界的浩瀚及廣闊,世界的生命力恍若生生不息,好像冥冥之中有一股宇宙洪荒之力推行著一切運轉,正如易經乾卦内所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看見地質景觀的美麗神奇,實在讓我感動不已。我原本就對地質工程這個學科充滿強烈的興趣,聽我這次的演講更覺得找到了自己的天命,原本以為是枯燥乏味的理工學科,沒想到確是這麼的生活化,這麼的變化多端又無窮無盡,聽完這次的演講,讓我對於生命以及我們生存的空間又了新的見解及體悟,更讓我有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觀,真是受益良多。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
Voice Play
更換驗證碼
申請表下載
臨時閱覽證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