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活動集錦】穿越時空•倒轉400年:宜蘭農校遺址影片發佈暨裸眼3D展示會
發佈日期 : 2018-12-27

400年前,蘭陽平原上河渠縱橫,豐饒的土地上孕育著一群豁達的人群,他們傍河而居、耕種織布、林間獵捕、海河邊採貝,自稱「Kavalan」,意思是「平原之人」。從淇武蘭到宜蘭農校遺址,這一連串的考古發掘代表著噶瑪蘭族在蘭陽平原這塊土地上曾經有過的歷史文化與生活的努力;而宜蘭農校遺址為宜蘭市唯一列冊之遺址,國立宜蘭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神農校本部整個校區皆為遺址的範圍,農校遺址上面所發掘的文物特色,代表的是噶瑪蘭族200年到600年前生活過的經驗與智慧,絶對是文化上不可磨滅的重要特色。本校有感於遺址的珍貴與時間的迫切性,謹訂於107 年12 月27 日(星期四)上午11 時於本校圖書資訊館二樓大廳舉辦「宜蘭農校遺址影片發佈暨裸眼3D展示會」,透過「穿越時空•倒轉400年—宜蘭農校遺址故事」將展示近期本校對歷史遺產的努力成果。

目前本校除在校園體育館附近設置宜蘭農校遺址解說及紀念牌外,事實上,大眾對於農校遺址的面貌仍然一無所知。因此,除製作遺址故事簡介、開發相關遺址圖騰文創品以及互動導覽系統外,另透過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縣史館、蘭陽博物館的全力協助,邀請多位相關人士以訪談方式還原發掘史前文物經過與文化內涵,期望透過遺址介紹影片讓師生、鄰里、大眾們更了解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為保存在地文化持續深耕。

新科技讓出土文物炫起來,不需要佩戴3D眼鏡,就可以觀賞3D立體影像嗎?是的,本校申請文化部107年度「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升級計畫」獲得經費補助,透過資工系陳偉銘教授之裸眼3D技術,其技術最大的優勢便是擺脫了眼鏡的束縛,提升3D觀看的視覺享受和娛樂體驗,陳教授師生共學合作,現場將展示5件出土文物,如:一側帶鼠造型把的綠釉葫蘆形注壺、幾何印紋陶罐及方斗形陶質煙斗等,眼前文物件件栩栩如生,極為立體、逼真。

「宜蘭農校遺址」其文化內涵屬台灣北部金屬器時代十三行文化舊社類型之重要遺址,豐富的文化資源,代表著人們在這塊土地上面不同年代不同的落腳處生活所留下來的智慧結晶,本校向文化部爭取經費,刻正籌備設立宜蘭農校遺址博物館,預計期望能於民國111年建置完成。

以遺址影片、互動導覽、裸眼3D讓文物動起來的「穿越時空•倒轉400年—宜蘭農校遺址故事」展覽,另加上本校建研所謝宏仁教授主導「USR宜蘭地方博物館事業總體營造協力計畫」之協作,現場另展示本校日治時期頂級TR紅磚及宜蘭農林學校創立十週年紀念品,以「一窗一世界、一館一天堂」的設計理念突顯這片土地上人們曾經走過的故事;展出時間為107年12月27日至108年3月31日,歡迎校內師生與校外民眾於展出期間到本校圖資館欣賞,享受耳目一新的穿越時空經驗,開啟倒轉400年來這片土地的新「視」界。

 

校長接受媒體記者訪問

宜蘭農校遺址影片首播

介紹與會貴賓

校長致詞

邱水金老師致詞

蘭陽博物館陳碧琳館長致詞

裸眼3D展示出土文物-資工系 陳偉銘教授

互動導覽系統展示-圖資館 張介仁館長

來自劍橋MPN學院的教授David Jerome,分享劍橋大學城作為一博物館之經營方式與特色及對於宜蘭觀光狀態提出相關看法

與會貴賓師長合影

工作人員與邱水金老師及蘭博邱秀蘭組長合影

與會貴賓師長簽名

 

瀏覽數